首页 > 正文

新职业诠释新生活

作者: 时间:2012-03-19 点击数:

创业咨询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品酒师、珠宝首饰评估师、宠物训导师、调查分析师……这一系列奇奇怪怪的“师”,可能有你日渐熟悉的,也可能有你从未听到过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属性,那就是新职业。自2004年以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共计122种新职业,其中110个配有“国家职业标准”。这些新职业究竟引领着怎样的就业风向?他们的市场前景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一些新职业的从业者。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开幕电视直播中,观众们都注意到荧屏右下角,一位手语主播一刻不停地先后“翻译”了政协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这个名叫周晔的特殊主播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手语翻译员”这个职业。其实,早在2007年手语翻译员就被纳入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八批新职业目录。那什么是新职业?我省新职业发展的状况又是怎样?

新职业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何谓新职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建设处处长张润生介绍,1999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职业,这些职业拥有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这些职业统称为新职业。其中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全新的职业,如创业咨询师;二是原有职业因技术更新产生较大变化的更新职业,如动车组司机。

张润生表示,新职业的陆续发布一方面完善和充实了我国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培训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面对急剧的职业变化,研究开发新职业,有利于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劳动者就业再就业。

张润生介绍,新职业的颁布产生采用国际通用的“职业分析法”,它详细描述了每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使从业者了解该职业工作范围、工作程序等各种要素。这样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用工标准,也有利于约束指导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

我省劳动者青睐6种新职业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现在的人们似乎比以前更加渴望了解和认识新职业。然而,新职业在我省的发展状况还没有形成规模。张润生介绍,我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新职业的认知还比较肤浅,新职业的从业人群较少,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劳动者参与新职业资格认证的自觉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重视不够,企业证书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

据近几年报考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情况分析,现阶段参加新职业考核的人员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发展态势向好的主要有:公共营养师、景观设计师、会展策划师、动画绘制员、网络编辑员、游泳救生员。而在我省有较强市场需求潜力的职业还有礼仪主持人、网络课件设计师、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珠宝首饰评估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

选择新职业不可太盲目

太原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小王,前段时间拿到了公共营养师三级证书,当记者问及对这种职业有何看法时,他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也没考虑太多,只是看到有很多同学报名,感觉多考一个证,以后就业可能也会多个选择。”其实,大学中有很多像小王一样的同学,他们报考这样那样的资格证,除了公共营养师,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等。殊不知,证书的多少与就业的几率并不成正比。在考某种职业资格之前,不仅要对这个职业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更要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合理规划。

针对有意选择新职业的大学生,相关专家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选择新职业之前应理性地分析该种职业在当地的市场需求,不要盲目听信社会上一些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景描述。二报考职业资格认证,不一定非要花高额费用参加非正规培训机构的培训。三如果要选择技能要求高、市场前景好的职业一定要尽早规划。不仅入校时要选择相关专业,还要尽快安排实习见习。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乘上新职业的东风。

版权所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3号 | 邮编:523808 院办:23306078 传真:0769-2330607 邮箱:yb@dgpt.edu.cn